首页 > 资讯 > 加盟资讯 > 正文
行业:零售

裴亮:风口大多“昙花一现”,零售业不能光修路,没车

来源: 盟享加 发布时间:2017-10-12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上世纪八十年代,崔健在他的首张摇滚专辑中写下这句歌词。

而在三十年后的今天,零售业恐怕真的要叫人看不懂了。超级物种、盒马鲜生等新物种层出不穷,它们能代表实体店的未来吗?无人便利店、无人售货引发资本甚至一些主流零售企业纷纷布局,它们能成为可复制的业态吗?拥有互联网背景的电商平台正在以系统输出、技术支持等方式“收编”实体店,零售商到底该如何应对?有人说行业回暖了,有人却说困难还在加剧,实体零售业的基本面到底是什么?

越是喧嚣的时刻,越需要理性的声音。在此背景下,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秘书长裴亮接受了《第三只眼看零售》的独家专访,以资深行业观察者、参与者的视角把脉零售大势,让大家看得更清楚。

与一些热门观点相比,裴亮的看法另辟蹊径,值得思考。例如,针对部分上市公司业绩增长,行业回暖的呼声,他却指出零售业仍在过冬,市场增长空间并不是很大;

对于盒马鲜生等电商平台向实体店伸出的橄榄枝,他认为能否成为零售商接入系统支持的主流之选,还有待观察,“毕竟零售人要使技术为我所用,而不是为技术所用”;

面对今年大热的“餐饮+零售”,无人便利店等新物种,他报以冷静观望之态,甚至持保留意见……

下面接近6000字的访谈,分别从零售现状、行业变化、风口业态、未来发展四个板块切入,抽丝剥茧,直指零售根本。

基本面

实体零售尚未回暖

布局二三线市场要以“刚需”业态为主

不久前,各大上市零售企业相继公布了半年报。从营业收入看,在沪深两地上市的87家零售企业营业收入合计6187.9亿元,同比增长12.4%。在净利润方面,87家企业净利润合计196.2亿元,同比增长43.3%。有观点认为零售企业的盈利能力、资本结构、偿债能力均较去年同期有所提高。为此,业界有呼声传出,实体零售正在回暖。那么,财报真的反映出了零售现实吗?

《第三只眼看零售》:今年以来,关于实体零售业正在回暖的论点时有出现,你怎么看?从您掌握的企业真实数据来看,目前的零售业呈现出哪些特点?

裴亮:当下零售业的市场增长空间不是很大,有三个重点值得关注,即整体走势有所回升,但销售增长弱于利润增长;超市业态好于百货等其他业态;企业间两极分化严重,创新力成为重要原因。可以说,行业洗牌成效初显。

参考几大上市公司的半年报来看,今年的经营状况普遍好于去年,但由消费力增强、来客数上涨、客单价提升等因素带来的市场增长空间不是很大。原因在于,各企业财报反映出,利润增长明显好于销售增长。其中销售增长是体现整体市场表现的核心要素,而利润增长则可能与企业的经营、收购、关店、资产处置有关系。

也就是说,一些零售企业通过非经常性损益来提升利润。从企业个体来看,反映出企业在管理优化、开源节流、改善经营等方面还有众多可以挖掘的地方。从零售市场来看,则说明总体销售的回暖,增长,实际上还处于一个相对较冷的阶段。

《第三只眼看零售》在诸多零售业态中,你更看好哪个业态的前景?

裴亮:总体来看,超市、大卖场要好于百货、社区店、便利店等业态。因为主要业态的未来发展与经营业绩具有指向性关联。从全球来看,百货普遍增长乏力,中国也不例外。但超市业态,凭借生鲜经营等板块,受电商影响相对较小,因而在占比更大的二三线城市发展良好。从消费者需求来看,标超、大卖场通常为顾客提供刚需、高频商品,因而其前景好于满足消费者弹性需求的业态,例如百货。

不可否认,以便利店为代表的社区小业态是近年来一大热点。但是,社区商业的整体状况相对滞后。主要原因在于此前立足社区、提供服务的企业总体体量较小,目前大多处于重新布局、整体升级的阶段,因而尚未形成立足社区的连锁网络,密度较小,使得该业态整体没有达到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水平。企业需要从运营能力、资本实力、团队水平、拓店速度以及旧店升级等方面突破。

《第三只眼看零售》我们关注到,不久前有山姆会员店在长沙等“新一线”城市开店,近日又有第一财经研究院发布的线下零售企业发展报告,其中显示精品超市客单价最高的区域是贵州,而盒马鲜生等新零售物种也在布局福州、贵州、宁波、成都等城市,可以说,投资二三线区域成为零售商共识,在多方势力中,谁能获得快速发展?

裴亮:二三线城市发展速度极快,是值得零售商重点布局的区域。目前呈现出刚需尚未被满足,各种业态共同发展等特点。其中超市等满足消费者刚需的业态机会更大,落点便利店、精品超市难度相对较大,而购物中心业态则存在过度开发、泡沫严重、商场多商户少等问题。

消费者的成熟度决定了一个业态能否快速发展。在一线城市,顾客对便利性的需求更强,因而为便利店发展打下了基础。但在二三线城市,商品的丰富度、性价比、品质、差异性以及门店的体验性还是主要价值点,因而超市业态机会更大。同时,受到送货成本较高、人口密度较小等因素影响,电商在二三线城市的发展优势相对较小。

变化

判断新物种

投入产出才是核心评判指标

马云的“新零售”、万达的“新商业”、京东的“第四次零售革命”等多种新提法,体现出这个行业在创新层面近乎激进的态度。其中诞生了超级物种等创新样板,也有避开盈利不谈的概念炒作者,甚至于零售企业的任何改变都会被贴上“新零售标签。因而,在行业大变之时,零售人到底该坚守什么?追逐什么?观望什么?

《第三只眼看零售》“新零售”理念甚嚣尘上,就相应会有“旧零售”存在,关于二者的区分标准,你认为是什么?

裴亮:零售业适逢巨变,核心是两个因素。其一是消费需求变化,即90后成为消费主体,其生活方式,对技术的态度均发生改变;老龄化显现,消费者从商品消费到服务消费的转化等现象是在这个时期的突出表现。其二是技术变化,核心是移动互联的普及。

众多因素叠加在一起,使得现阶段的零售业进入巨大转型期,因此叫新零售也可以。但是,代际变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任何事物都有从年轻到成熟的时期,区别在于量变还是质变。也就是说,新零售不是任何一个概念性产物,只要是当下的变化区别于过去的状态,都可以称为“新零售”。

《第三只眼看零售》“餐饮+零售”是今年的热点话题,随之衍生出了超级物种、盒马鲜生、联华鲸选等新物种,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他们分别有怎样的发展前景?

裴亮:判断超级物种、盒马鲜生、便利蜂这样的新零售企业,有两个角度。第一个是能否为消费者创造价值,为顾客提供更便利、性价比更高的商品和服务。第二个是看投入产出,新物种因为有资本贴补,或凭借短期的轰动效应,产生了客流暴增、销售额扩大等现象。但是它如果没有通过提升效率、降低成本获得合理的投入产出;同时采用新技术、产生新作用的话,不可能平地起高楼。

用这个标准回头看,有的新物种是符合的,未来会获得爆发式发展。但有的就是伪命题,暂时炒作的风风火火,未来后劲不足。

另外,“餐饮+零售”实际上与“书店+咖啡”异曲同工,只是一种尝试,未来能不能成为标配有待观察。因为布局时间太短,且餐饮市场瞬息万变。比如说➕餐饮是满足了消费痛点,还是捕捉了顾客猎奇心理,受到阶段性追捧;今年流行生猛海鲜,明年还会如此吗?这是一个不确定性非常大的板块。

《第三只眼看零售》:进入2017年后,不少实体零售企业通过自建APP,铺设到家服务平台等方式布局线上,你认为这反映出了零售业的哪些变化?

裴亮:这一现象在2015年被称为O2O,现在叫到家服务,实际上就是实体零售企业的全渠道布局。经历几年发展可以看出,全渠道逐渐成为行业新常态,是所有实体零售商必须去做的事情。

风口

无人便利店或是“伪需求”

新概念大多昙花一现

进入2017年,有人提出,便利店的资本化时代已经到来。无人便利店、无人货架更是在近期吸引了主流关注,其中不乏大润发等零售巨头试水。这背后既是零售商心态的直观反映,也是考验零售人的重要节点。

《第三只眼看零售》在零售业中,便利店的热度几乎与新零售持平,你如何看待这一业态的发展现状?其中本土便利店迅猛扩张,美宜佳更是开出10000家门店。为此,你认为外资便利店、本土便利店以及夫妻老婆店将会形成怎样的竞争格局?

裴亮:便利店业态迎合了消费者高频消费的需求,相比较超市业态来说,更容易为企业布局全渠道提供助力,例如充当前置仓、数据收集点、组织社群活动等功能。加上资本追捧,使得这一业态迅猛发展。

短期来看,外资便利店优势更明显,他们在门店管理,商品力上有很强优势,主要开在一线城市的核心商圈。以美宜佳为代表的本土便利店是一种现代版的小型社区便利店,通常立足于二三线市场。因而二者定位不同,目前并没有进入直接竞争阶段。只有当外资便利店下沉到社区,本土便利店进入一线城市商业区,二者才会短兵相接,但这还需要一个过程。

然而,类似于罗森打开区域大加盟政策之后,竞争或许提早到来。对于投资人、加盟商来说,是选择开成本较低的美宜佳还是日商与成本双高的罗森,就存在取舍。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整体消费水平会被拉平。整个便利店行业会进入稳定发展期,消费者对于便利店的需求也会趋同。外资便利店的商品、管理、服务水平更有可能博得消费者信赖。所以未来本土便利店也会走上这一步,从低门槛加盟过度到高门槛运营,提供更多服务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本土便利店经营者需要不断加强管理能力,优化供应链水平。

《第三只眼看零售》继无人便利店之后,又出现了无人货架、有一些观点认为,这其实是一场资本驱动下的伪需求,对此你怎么看?

裴亮:无人便利店是对现有商业网点的补充,短期内不会成为主流。它是技术驱动的产物,不是消费驱动的必然选择。

一方面,无人便利店的技术有待突破,例如人脸识别,防损,温控,安全等。当下大多数品牌立足现有技术,开出的无人便利店还达不到预期效果。

另一方面,无人便利店的政策门槛不明朗。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正在计划推出无人便利店运营标准,作为下一步从开设,营运,安全等更个方面对从业者作指引,以此确保新业态能够健康发展,避免被资本化、 被异化。

《第三只眼看零售》我们认为,零售业每年都会产生一两个风口,例如2015年的O2O,2016年的小业态,以及今年的新物种,便利店等。在你看来,热点之外,实体零售商最应该坚守什么?

裴亮:每年风口的本质不同, O2O现在是全渠道,是新常态,未来零售商都应该实现,因为这是顾客消费的基本路径。小业态的发展是阶段性的,是由于消费升级,技术变革,使一些之前没有满足的消费痛点被挖掘出来,形成了新的市场增长点,比如说零售企业通过布局便利店来获取份额。

也就是说,只有经历住市场考验,投入产出成正比,能够为消费者带来性价比的风口产物,才有可能成为“新常态”,否则就是不可持续。为此,零售业者应该保持一定的观望期,谨慎入市。

发展

技术成零售业重要驱动力

接入电商系统输出不会成实体店主流


2017年11月2日,由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主办的2017中国全零售大会将在重庆举办。裴亮告诉《第三只眼看零售》,在本届会议中,技术被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围绕消费升级和智慧零售探讨商业创新模式,前沿技术应用以及零售发展格局。另外,近年来有不少零售企业频密布局供应链,通过自有品牌、商品直采等方式加强商品力。在此背景下,零售业的下一步,逐渐以五年为限,划分为短期计划与长期战略。

《第三只眼看零售》技术是驱动零售业的第一要素吗?针对盒马鲜生等输出技术系统的线上势力,实体零售商该采取何种态度?

裴亮:目前中国零售业还有很多短板,但是由于各种环境的快速升级,使得技术超出了人的想象。同时,整个行业处于低迷,技术能够带来新的机会,新的增长点,使零售企业实现转型升级。目前来看,依托于技术是行业共识,是大家都很关注的核心话题。零售人需要把握好技术走势,使零售技术能够为我所用,而不是为技术所用。

对于中小企业来讲,靠自身来引进技术并实现落地,它还是能力不够,从人才到资金投入,包括规模化效益,都无法实现规模化收益。所以通过专业的第三方机构,BAT这样的生态类企业,甚至非竞争的、竞争的大型零售企业展开合作,是零售商的发展方向。

面对以盒马鲜生为代表的技术系统输出型势力,区域零售企业可以选择通过资本、区域加盟来合作,但这只是一种选择。更主流的选择是与众多的第三方机构,根据自身需求,选择不同机构合作。可以说,技术要用,自己的立场要站住。

《第三只眼看零售》观察近几年来零售企业的发展路径,深耕供应链,转型为制造型零售商是一大趋势,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它会推动中国零售业的哪些环节发生改变,从而产生怎样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零售商需要突破的难点有哪些?

裴亮:国内零售企业与国外相比,商品力是一大短板,也是软肋。大家通过自有品牌、进口商品、供应链去做这件事情,投了很多钱,花费了很多精力,但是收效甚微。这是因为,整个供应链的改造涉及到本土的农业生产、日用品生产、渠道商变革等多方因素,不是零售商一己之力就能解决的。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零售企业话费更长的时间,做更长期的投入,才能把供应链做好。

在我看来,零售企业不仅要关注未来,更要着眼于现在,商品力将会成为未来五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战略布局。

《第三只眼看零售》目前的零售业,特别是实体店经营者处在迷茫之中,复杂多变的行业局面令人看不懂、想不透,零售业者应该怎样面对,你有哪些建议?

裴亮:零售商不能只修路,还要有车跑。

我们建立消费者链接,铺设全渠道,开发新业态,都是在修路,做一个通路。但是消费者愿不愿意来,愿不愿意买,是不是满意,这才是更重要的。零售商需要找到一个很好的平衡点,这是一个策略性问题。

不久前业内流传的一个故事就体现了这一问题,消费者在无人便利店接受采访,记者描述了无人便利店的技术、黑科技以及体验型,采顾客看法。顾客只问了一句,“商品有降价吗?”这种态度实际上也是对新业态发展前景的一种反应。

总结来说,零售业所谓的变和不变,技术变化、市场变化,消费者变化是瞬息万变,不变的是零售商如何让消费者满意,判断并满足消费者需求才是长远的东西,要一直想的很清楚才行。否则,所谓的创新只能是无源之水。


免费获取加盟指南资料

我已阅读并同意

相关阅读

盟享加声明:此信息版权归属盟享加,未经盟享加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修改、抄袭、剽窃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盟享加的上述内容。

首页 > 资讯 > 加盟资讯 > 正文

提交成功!

也可添加微信号“mxjjmgj06”直接索取。

我知道了

免费获取加盟指南

留言后,加盟管家将尽快与您联系

提交留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