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CCFA 发布时间:2024-01-09
章一博:请各位嘉宾分享一下零售行业的“变”和“不变”。
余惠勇:“给顾客创造价值”是不变的。因为企业能存在的根本原因是能否创造更好的、差异化的价值。对价值本身的解读是变化的,时代也在变化,创造价值的手段、方式也在变化。中国与和欧美国家的不同地方在于,消费者在没有普遍形成品牌认知的时候,迎来了互联网时代。在这种背景下,给我最大的触动就是消费者的决策逻辑不变,最终是消费者的认知决定了其购买行为。
对中国企业家来说,在品牌认知还没有建立却迎来互联网大变局的背景下,如何建立企业的品牌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我认为,现在企业面临一个巨大的机遇,对抗渠道碎片化、渠道多样化,有一条非常重要的路径——建立品牌。
夏志秋:关于“不变”的地方,我同意前面嘉宾的观点。在线上线下、专业店、小业态等领域,不管是技术革新,还是交付方式的革新,如果企业没有好的质价比商品,那其他一切都是空谈,唯一不变的是提供好的质价比商品给消费者。
香江百货是典型的中国区域零售的代表,我结合企业现状来讲一下“变”的地方。第一,供应链要变。我们企业在分批、局部、分层次重塑供应链。第二,营销渠道要变。我们在营销方式上在进行改变,包括线上线下融合全渠道运营、积累利用私域流量、拓展利用AI技术。第三,企业的价值观要变。只追求利润的观念要变了,企业应该树立健康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才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比如树立守护食品安全底线的社会责任,形成保障员工的幸福度的价值观。
杜晓宜:“不变”的是企业要永远对员工好,这是一个投资人的使命。多给员工涨工资、让员工轻松、给员工多一些假期是永远不变的。总而言之,“不变”的是永远对员工好,打造企业强有力的团队。“变”的是学习新的事物,不断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贾建全:决定体制科学最主要的是分配体制。我们企业深耕生鲜领域,在前期发展过程中,一门店负责生鲜课组的课长,年薪达到30多万,看似不公平,实际上是公平的。一个生鲜课的负责人,对门店年收入效益的操心程度直接决定门店亏100万或挣200万,所以他年薪30万元是公平的。
大家都在谈“变”,我认为最核心的是“人”的改变。变化一定是从人开始改变的,很多企业认为应该改变团队,我认为得先改变老板,老板不变团队不可能变。
王泽宁:我最近观察到,近几年比较优秀的变革都是基于对效率的提升,可能我们所在的市场、行业确实“内卷”,很难通过单一领域的创新去建立核心壁垒和竞争力。因此,企业都在通过各方面的变革来来提升企业效率。
有的企业通过门店模型的变革获得结构性效率的提升,比如量贩零食店的涌现,在前几年零食行业没有大跨度增速的背景下,零食企业通过店型的变革,获得了履约效率、门店效率的双提升。有的优秀企业通过数字化变革提升效率,有的企业通过营销方式的变革提升与消费者交互效率。有的企业会推动供应链的变革提升效率,比如通过去中间商、跟供应商深度共创,提升商品力和商品效率。企业都在通过变革去提升效率,这是“变”的部分。
“不变”的还是快速地适应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在不同的时代、区域、收入、经济周期下,消费者需求不同,能快速感知、响应消费者需求变化的企业,更能穿越周期,获得好的发展。
章一博:最后请各位老总用一个词总结一下对未来的展望。
余惠勇:“不要怕”,怕是没有用的,要充满信心。
夏志秋:“重塑”,重新塑造,而不是重来。
杜晓宜:“爱在雅斯”。
贾建全:“不变”的一定是买卖供需关系依然存在,“变”就看我们是否找到核心点。
王泽宁:“希望”。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零售业始终是社会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我们始终能为消费者提供好的商品、好的购物体验、好的便利位置,买卖需求没变化,我们要在供给端门店模型等各个方面做提升,努力一定会带来希望。
章一博:信心和希望是非常关键的。我们一直觉得零售业是人文、商业和科技的完美结合,我们讲到“不变”的地方有几个共识,几位老总分别都提到了。
第一,在人文方面,要抓住消费者的需求,抓住消费者的价值。很多企业也都谈到了企业价值观,对于社会、员工的责任。
第二,在科技方面,大家都谈到了拥抱AI,科技会提升商业的运行效率。
第三,在商业方面,商业是企业的本质,我们讲到商品力、提供质价比,通过重塑供应链,提升协同和效率,给消费者更好的服务,从而打造企业更好的品牌。
期待未来中国的零售业是人文、商业和科技的完美结合。
相关阅读
盟享加声明:此信息系转载自其他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盟享加转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本网站转载的作品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持相应版权证明与本网站联系。